The variety of Nanyang coffee and tea

不可不知的南洋咖啡二三事:歷史

新马两地,传统南洋咖啡kopi是不少人的必需品。那股浓厚的咖啡香唤醒沈睡的灵魂,还有回甘的滋味来为一天注入能量。虽然把我们在地的传统咖啡称为"南洋咖啡"是以中国为本位,但是我比较喜欢这一个称呼,听起来有一种怀旧的情怀。尤其在这一个快速发展到什么也捉不住的时代,为逐渐消失的文化做点纪录变成了使命。在享受一杯宛如黑色金子的咖啡乌时,不妨想想它到底从何而来⋯⋯

年代

精品咖啡,也就是那种讲究產地、风味的喝法于2000年前后开始在新马流行。有的人尝试了精品咖啡后对本土南洋咖啡嗤之以鼻,认为这种"次等咖啡"不入流。

事实上,南洋咖啡形成的年代更早远,一般文献记载的是1920年代左右,甚至更早。比方:新加坡福州咖啡酒餐商公会成立于1921年(前身为“福州咖啡公所”)。1920年左右已有数十间咖啡店,他们意识到组织的重要性才有成立公会的念头。其他大大小小的咖啡公会也在1920至1940年代间成立,这里举一些例子:

  • 雪兰莪咖啡茶餐商公会:1929年
  • 新加坡琼侨咖啡公会:1934年
  • 马新咖啡茶业联合总会:1947年
  • 居鑾咖啡同业公会:1937年
  • 新山咖啡酒餐商公会:1946年

从名称来看,有的公会是地缘性(如新山、居鑾),有的是籍贯性(如琼侨,指海南人),可以想像公会的作用不只是凝聚同行的力量,也可以为同乡提供援助或娱乐(?)南洋咖啡就与其他传统行业一样,面对时代变迁面临青黄不接的情况。能够继续生存下来就只靠老一辈业者努力经营。少数则转型、改革,然后继续壮大,这里暂且按下不表。

新加坡南洋咖啡

经营

咖啡在东南亚流行,也多亏殖民政府把咖啡引入。宗主国把自己的习惯带进殖民地,因而影响当地饮食文化的例子比比皆是,如越南法式三文治。荷兰和英国人在新马殖民地定居后,早餐就来一杯咖啡提神。这些习惯被帮佣的华人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然后就此习惯改良,带进寻常百姓生活中。

当时在洋人家当帮佣和厨师的多是海南人,每日照顾主人的起居饮食自然对吃的喝的都瞭如指掌。后来帮佣的角色渐渐被广东籍的妈姐取代,海南人顿时"失业",脑筋一转下就开起自己的咖啡店或咖啡摊。甚至结合在洋人家当厨师的经验,创造出特色的食物,如海南猪扒,与咖啡茶一同在咖啡店售卖,增加多样收入。

还有另一个籍贯群体是福州。福州人大量抵达东南亚的时期比其他籍贯迟一点,大概是19世纪下半期。抵达后,大部分的行业已经被特定族群龚断,福州人只好选择门槛较低的饮食业下手。到了后期竟然能与海南人並驾齐驱,甚至后来居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