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馬海南咖啡:南洋咖啡的同義詞

在之前的簡介文章裡,我已經介紹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一帶的南洋咖啡歷史,由海南人和福州人壟斷。以下是我在《隨筆南洋》網站找到的1881-1957年各幫人口及其百分比。當中可看到,海南人並非馬來亞(即今天的新加坡與馬來西亞)三大方言群,而福州人的資料在1921年後才有,畢竟他們南來的時間比較遲。雖然如此,海南人還是憑著創意在飲食業大放異彩,甚至創造出獨特的咖啡炒法(烘焙),使海南人幾乎成為南洋咖啡的同義詞。今天我們來淺談新馬海南咖啡的一點歷史。

來源:隨筆南洋網站

新马海南咖啡的來源與特色

據說,海南人的殖民家幫傭的角色被廣東媽姐取代後,為了繼續在南洋謀生就發揮自己的專長:飲食。至於咖啡,一般相信是從這一間叫做"衛生園"的海南咖啡店發揚光大。當時的咖啡頭手(用現代語言即"咖啡師")為丁積耀(有關個人事跡可參考此處),他發明影響深遠的咖啡炒法:先把咖啡豆炒到八分熟再加入糖、菜油等其他材料繼續炒熟,於是炒出來的咖啡豆有咖啡的香味和濃厚的口感。之後丁積耀被福州咖啡店挖角,就這樣把南洋咖啡發揚光大(以上資料皆來自此文章)。

現代精品咖啡注重豆源,品賞不同產地咖啡的風味。南洋咖啡注重炒法,皆因所用的咖啡豆多為羅布斯塔和少量的利比利卡,這兩個品種口感醇厚和多苦味,比起阿拉比卡少了複雜的風味。再者,羅布斯塔生豆價格比較便宜,咖啡農也不會花太多心思分級,所以咖啡豆熟度不一,品質良莠不齊,只能就其烘焙得極深,只保留統一的苦味。但是過多苦味會反胃,加入其他材料一起炒反而能中和苦味,使其順滑。

無論丁積耀當初是因為無心插柳,還是深思熟慮才發明此咖啡炒法,南洋咖啡已形成我們獨特的文化。

“衛生園在 1929年創業,比瓊僑咖啡公會的成立還早 5 年……它的位置處在潮幫人士聚居的新加坡河畔,隔鄰是著名的同濟醫院,街頭是“華民政務司”衙門大廈。”摘自《新加坡海南人咖啡店業》,圖片來源:谷歌地圖

新加坡的海南街:圖片欣賞

新加坡的海南人聚集點有美芝路(Beach Road)及海南一街、二街、三街(Middle Road, Purvis Street, Seah Street)。現在就來看看這些街道的現代面貌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