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w not to get knocked down in workplace

無關咖啡:我在職場學到的5個硬道理

想在職場生存,就要懂得自保和反擊。

有人說畢業後頭三年是探索,後來的日子就是確定職業生涯,然後培養十八般武藝。我比較遲,用了接近十年在各個工作間探索、嘗試,最後才確定自己的志向。在咖啡師之前,我當過圖書管理員、行銷、文書、客服等等,在不同領域和身份中逐漸悟出一些職場硬道理,以下歸納5點,看看大家是否也有共鳴?

1)培養實力才是正經事

我念書時成績不錯,課外活動成績也不賴,可說是校園風云人物。這令我產生了一個錯誤的觀念:"我的表現很好,懷才不遇只是老闆不懂賞識。"經過幾次挫折才認清自己的底氣不足。工作能力不強,老闆自然不會特別留意。就算自己真的有實力,也要學會表現出來,讓大家留下印象。

實力不夠+好高鶩遠,這就是我前五年工作的真實情況。如果你也對現狀不滿,除了問公司還能給自己什麼,不妨再想想:"憑我現在的實力,我在市場吃得香嗎?"如果答案是"不",就繼續磨練、自我增值,記住忍耐力和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。

2)同事、好上司比好薪水更重要

想要在一間公司待得久一點,最重要的因素是:

人、人、人

每天超過八小時面對同一批人,如果不巧的都是關係不好的同事,八小時感覺比八百年更長。最糟糕的是在公司已經要應付同事,下班後可能還會遇過其他烏人鳥事,甚至家人伴侶的責難(承認吧,你們不可能時時刻刻相處融洽)。

我曾經在公立大學工作,薪水福利都不賴,但是上司同事爾虞我詐,勾心鬥角。我每天下班後必須催眠自己需要薪水過日子,卻掩蓋不了一個事實:我不快樂。

好的同事能互相扶持、互相激勵,雖然還會有工作上的糾紛,但是把工作做好就行。好的上司會指導工作方向,指示清晰,也會帶領着團隊一同為同樣的目標前進。我遇過最爛的上司同事,我也遇過好的上司同事,關於後者,我寧可少拿一點薪水來換取歸屬惑和滿足感。

3)同事,只是同事而已

很慶幸的,我一踏入社會都明白這個道理,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明白。可以和同事打好關係互相扶持,但終究還只是同事。當你把同事當作朋友、閨蜜時就是麻煩的開始:"朋友"不會直接地告訴你工作不足的地方;"朋友"會讓你離不開舒適圈;當"朋友"必須指出你的錯誤,你會覺得被背叛、不公對待,但是歸根究底:不應該將人際關係變得更複雜。

對我來說,如非必要,下班後就盡量不聯絡同事,讓大家卸下職場的面具回到各自的生活。關係這回事,越簡單越好。

那麼同事真的不能變成朋友嗎?當然可以,除非:

  1. 大家都清楚界限和角色;
  2. 大家都變成前同事。

4)工作不是生活

上班只有一個目的:解決問題。老闆付錢給你解決他的問題,你用得到的薪水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,就是如此簡單。畢業後面試時沒有什麼工作經驗,為了突出自己的品質就會說這一句話:"我對此工作充滿熱情!"現在想起這句話覺得無比諷刺。

如果你是初出茅蘆的社會新鮮人,請不要把"熱情"當作你的優點。第一、老闆只在乎你是否有能力幫他解決問題,你的熱情和能力不成正比也沒用;第二、熱情應該放在生活上,而不是工作上。

我自己犯過的錯誤是:把工作當作生活,把太多私人時間和情感投放在工作里。結果,自己付出了許多,工作量卻永不減少,再多的熱情和興趣也會消磨殆盡。熱情是我們的心靈存款,拿一點出來用在工作上沒什麼問題,但是也要適時"儲備",讓工作歸工作,生活歸生活,休假時做令自己快樂的事,才有足夠的能量去應付所有問題。

5)你的心會告訴你最真的答案

到了後期我才瞭解到試用期的重要,不只公司評估自己的表現,也是自己決定是否適合那個環境。適合與否的因素很多:薪水、同事、工時、工作內容、地點等,你的心會無意識地作出決定。

我曾為了薪水而說服自己接受一份工作,但是心深處的聲音告訴我的性格并不適合,只是我選擇忽視它。結果工作表現不好、辦公室氣氛惡劣、自己下班後還是不快樂,這又何苦?

如果我早一點正視自己的真實想法,也就不用走那麼多冤枉路了。無法遵從自己的心過日子,大概是一個人最悲哀的遺憾。

結語

現在的我,能更成熟和自信地掌控自己的人生。這些個人在職場上的感悟,有的人感同身受,有的人嗤之以鼻。無論是什麼想法,我一一謙虛受教。你又有什麼職場道理?歡迎留言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