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馆菜单:里头藏了什么?
之前说过当初的我想要征服每一家精品咖啡馆,去体会它们的咖啡、食物和装修风格。现在的精品咖啡浪潮已经比10多年前更流行,风格也越来越相似,我也因此放弃这个目标,随性就好。既然咖啡馆的概念和风格越来越相似,到底是什么元素一直在重复着?换句话说,有没有哪几样食物/食材/饮料是(几乎)一定要出现在咖啡馆菜单里?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,我就做了一个小小的咖啡馆菜单数据统计。
之前说过当初的我想要征服每一家精品咖啡馆,去体会它们的咖啡、食物和装修风格。现在的精品咖啡浪潮已经比10多年前更流行,风格也越来越相似,我也因此放弃这个目标,随性就好。既然咖啡馆的概念和风格越来越相似,到底是什么元素一直在重复着?换句话说,有没有哪几样食物/食材/饮料是(几乎)一定要出现在咖啡馆菜单里?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,我就做了一个小小的咖啡馆菜单数据统计。
基于各种原因,如怀孕、过敏、肠胃问题等,有的人想要享受咖啡的香气和味道,却又不想受咖啡因折磨,于是低因咖啡(或是脱因咖啡)就成了他们的选择。"低因咖啡"这个中文翻译还比较合适,因为目前仍然没有任何方法能将百分百的咖啡因去除,毕竟咖啡因是天然产生的化学物质。只要咖啡因少于97%就可称为低因咖啡。
咖啡里最重要的化学成分是咖啡因,这听起来是一句理所当然的事。没有咖啡因的咖啡总是少了一些东西(去咖啡因的咖啡滋味就是不一样)。到底什么是咖啡因?这一篇文章就从化学和生理角度来了解这个令我们欲罢不能的成分。
許多人在同一個領域工作了數年後就會覺得停滯不前,咖啡這個領域也不例外。咖啡教育提供了咖啡師一個深造的機會,讓他們了解工作領域可以不用限制於咖啡機前,而是可以延伸至其他層面,讓自己的經驗更加完整。精品咖啡協會咖啡文憑(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Coffee Diploma)就提供了这一个系统化教育的机会。
这几年越来越多人玩咖啡,去发掘和理解咖啡的酸甜苦。这股咖啡热潮称为精品咖啡热潮,有时也称为“第三波咖啡浪潮”。既然有第三波,就有第二与第一波咖啡浪潮。今天简略地谈咖啡浪潮历史:什么是第一、第二、第三咖啡浪潮?接下来会有第四波咖啡浪潮吗?
很多人开始跳入咖啡这个坑都是从咖啡拉花(latte art)开始,就因为拉花,咖啡师就升格兼备“艺术家”这个身份。拉花也是业者用来宣传的最佳材料,毕竟你在FB、IG说咖啡风味怎样如何,都比不上一朵画得漂亮的拉花来得吸睛。但是到底什麽是咖啡拉花?背後的原理是什麽?如何練習咖啡拉花?
新馬兩地,傳統南洋咖啡kopi是不少人的必需品。那股濃厚的咖啡香喚醒沈睡的靈魂,還有回甘的滋味來為一天注入能量。雖然把我們在地的傳統咖啡稱為"南洋咖啡"是以中國為本位,但是我比較喜歡這一個稱呼,聽起來有一種懷舊的情懷。尤其在這一個快速發展到什麼也捉不住的時代,為逐漸消失的文化做點紀錄變成了使命。在享受一杯宛如黑色金子的咖啡烏時,不妨想想它到底從何而來⋯⋯